英语流利说CEO王翌: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促进双语发展—斯坦福“点燃”北京创业者分享

英语学习热潮在中国一直有增无减,也因此给各种英语学习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流利说”凭借着独特的“跨文化”用户体验和经营理念,成为了英语学习软件中的佼佼者。它的成功经历也给现下的创业者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启示:多样性对产品开发和公司经营来说同样重要。

流利说——一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促进双语文化发展的语言识别APP。

2011年,王翌从美国返回祖国,然后很快通过创业将两国文化联系了起来——和自己的朋友兼同学联合创办了一家公司。曾经都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就职的他们希望帮助人们通过语言识别APP学习英文,鼓励用户之间团结互助,竞争进取。

英语流利说科技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上海,它于2013年推出了英语学习APP“英语流利说”,现在已经拥有3000万注册用户。

图片来源:gzhphb.com

王翌最初来到美国是为了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毕业后,他加入谷歌,成为产品经理,负责云计算基础建设。他还曾在Google Analytics就职,参与设计部分产品的重要功能,例如dashboards、widgets和内部客服系统等。2014年,王翌还参加了斯坦福大学推行的“点燃”北京项目。

今年,将有1.77亿中国人出国,王翌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说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

 

问:能不能简要概括一下自己建立这家公司主要理念是什么?

我想利用科技和游戏化来重新定义语言学习。

问:如何将语言游戏化?

在使用我们服务的时候,共有10多个不同的类别可供用户选择,包括旅行、商务、日常对话,之后还可以选择特定的主题——即“课程”。每个课程都是由一系列简短的对话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系列小游戏,用户可以通过阅读和角色扮演学习每段对话,然后将有自动评分系统为你打分。在完成第一级后,就能解锁下一级,类似于“愤怒的小鸟”。我们总共拥有700多个课程,每个课程、每个等级都有一个领袖榜,你可以通过练习和已得的成就获取星星。

问:科技在你们的创业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我的联合创始人林晖是我在清华的同学,也曾就职于谷歌,当时担任语言识别和数据挖掘研究员。我们共同搭建了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语言识别和评估引擎系统。正所谓“无米不成炊”,任何人工智能技术离开海量数据都是百无一用的。我们目前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文数据库,可提供的训练时长超过500万小时。同时,我们会保存人们练习和测试时的所有录音,并在后期从各方各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就目前来讲,我们已经建立了全球首个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并且配备多等级全面互动课程的适应性学习引擎。

问:你出生在中国,赴美国工作学习,之后又返回故乡。这种跨国经历对你的公司有怎样的帮助?

我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我了解到先进科技的力量,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现在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另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去创造伟大的产品。但是,你同时也要理解中国用户的需要,才能确保提供给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中国用户们往往想要一种由本土中国人为中国人创造的、原汁原味的用户体验。我们希望产品能够体现百分之百纯正的英文,但同时能为中国本土用户所用。

在选择主题时,我们总是会尽量采用年轻人最感兴趣的东西,例如美剧。此外,我们也添加了公告板的服务,因为这是中国社交网络的核心。人们都希望可以跟其他人互动,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人,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颜值高,而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同时又想要一起练习英语。

问:你觉得对你来说哪里更像家,中国还是美国?

中国是家,美国也是家。我是一个开放、灵活的人,对不同的国家和当地人的想法都很好奇。我和妻子已经一起驾车穿越美国三次,共去过30个州和30个国家公园。

问:你在美国去过的地方比大部分美国人都多了,那你对于美国文化的认识是怎样的?

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美国。美国人重视多样性,这点对我来说意义深重。在中国,我们似乎只有一个标准——分数考得好,就能拥有成功人生。但在美国,每个人似乎都活出了真我。我将这个价值理念带入了我的公司,告诉我团队的所有人:“你们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各自的天赋。而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你们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发挥你的潜能。”

问:对员工们来说,这种想法是不是很不同寻常?

我可以看得出,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这种话。

问:能不能分享一下跟这个理念有关的故事给我们?

2014年,公司成立刚满一年,当时我们还只有20名员工,一个叫Erica的女孩找到了我们。她是以真实用户的身份来的,她跟我说:“我一个月前辞了工作,就是为了这次拜访做准备。我真的很喜欢这款产品。虽然我没有任何经验,但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她当时刚从大学毕业,学校名字也是我听都没听过的。如果她是先投了简历,我根本都不会给她面试的机会。

我们有个跟用户说“hello”的邮件,我说:“或许你可以负责这个”。她高兴得都哭了。第二天她就来上班了,后来成为了最了解用户的员工,现在带领着一个20人的团队。她从小到大似乎都很平凡,从来都不是别人眼中的明星。中国人总是过度看重聪明,她不觉得自己足够聪明。但是现在,她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问:你是怎么给她带来这种自信的?

第一次见面时,我教给她一个英文短语,“Try your best and knock the ball out of the park(竭尽全力,做到最好)”,然后我对她说,“在这里,你可以走出自己的路。你的声誉不是CEO给你的,而是你自己赢得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美国的想法。

问:现在公司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们已经创造出了大家喜爱的产品,高级产品也开始变现。从4月开始收费以来,我们的营业额每个月都以30%的速度飞速增长。但是,我们现在必须找到一个扩大规模的方式,创造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产品,这就需要一支强大的团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能够组件一支有很多像Erica这样员工的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公司的战略未来。我们将在硅谷驻扎,吸引人才,尤其是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员和工程师。

问: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什么?

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我在那里见到了最优秀的人才,包括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教授和研究员。我看到他们是如何工作、如何沟通的。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能够理解他们,他们也能够理解我,我也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是我第一次身处多文化环境,大家相互尊重,能够自由地表达不同意见,进行有序、有建设性的讨论。

问:你读过最好的商业类书籍是什么?

Ben Horowitz的《创业维艰》。在读过这本书后,我说,“这才是真正的创业”。其他一些华丽的文章中从来都不会写到创业过程中的起起伏伏。

问:你希望自己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所有人都成为世界居民。6月初,我跟随一家西藏孤儿院前往青海高原地区的农村。他们有300名学生,其中一个英语老师是我们的用户。我们当下就决定跟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魅族合作一个项目,由他们捐助100台智能手机,我们则免费将高级课程开放给所有老师和学生。我曾经问过他们,有多少人离开过这个镇子,当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举起了手。但是现在,他们能够通过视频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够用英语交谈,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原文:《中国创业者用语言搭建了一座通往美国的桥梁》

作者: Erika Brown Ekiel

本文有删改